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成果 >> 研究进展

4179号小行星图塔蒂斯研究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2014-03-25     【字号:

  利用嫦娥二号探测器对4179号小行星图塔蒂斯飞越探测获取的光学图像,研究了该小行星的物理特性、表面特征、内部结构以及可能的起源等。研究结果表明,嫦娥二号距图塔蒂斯表面最近的距离约为770米,获得最高分辨率光学图像优于3/像素。基于所获取的图像,结合探测器的轨道与姿态信息,确定了图塔蒂斯主轴的空间指向。从图像估算了小行星尺寸,新的结果表明图塔蒂斯的长度和宽度不超过 4.75 × 1.95 (±10%) 千米。

 

  从嫦娥二号获取的高分辨率图像中,我们发现图塔蒂斯拥有不规则形状和不平坦表面,其形似一根生姜,由较小的一端“头部”(head)与较大的一端“身体”(body)组成。通过分析获得了图塔蒂斯表面的一些新特征(图1,这在以往地面雷达观测中未曾发现:在“身体”端部存在一个直径大约800米的巨型盆地,在小行星的表面找到了超过50处较为明显的、大小不一的陨石坑,其中包括两个先后产生在同一位置附近相互有部分遮盖的陨坑;“颈部”则以近乎垂直角度连接着“头部”和“身体”;其表面存在超过30个有巨石特征的区域;通过图像甚至可分辨出尺寸较小的线状结构等特征(图2。从其结构特征可推断图塔蒂斯很可能是一颗具有碎石堆结构的密近双小行星,可能由两个独立小天体缓慢靠近形成,或是约普(YORP)效应作用的结果, 抑或是大规模的撞击造成Huang, Ji & Ye et al., 2013, Scientific Reports)。

 

1.20121213日,嫦娥二号在飞越后对图塔蒂斯小行星成像结果。图a-e给出探测器在远离小行星过程中的成像序列。图a-d中小行星左侧部分被探测器的太阳帆遮挡。每张图片的成像距离(D)、成像时间(T,UTC)和分辨率(R)在图像下方给出,其中成像距离的误差为1.1公里,图像的分辨率与成像距离为线性关系。

 

                                                                      

图2.图塔蒂斯表面的各种地貌特征。 (a)在图塔蒂斯的完整图像中标注了坑(蓝色轮廓)和巨石(红色方框)。其中有两个坑的位置非常靠近:较小的坑(B)似乎叠加在较大的坑(A)之上。绿色曲线表征了小行星的线结构。黑色箭头标出了表面细壤的流向。(b)对图(a)中方框中部分图像的放大。图中给出一个形态完整的坑,其周围随机分布了十余个碎石。

 

 

 

 

 

 

var to=" ";

if(to.length>0){

window.location=to;

}